校長室

現任校長
蔡東利校長

學歷:

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組碩士
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
國立嘉義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畢業

經歷:

級任教師七年
級任教師兼體衛組長四年
教師兼總務主任三年
教師兼訓導主任二年
教師兼教導主任九年
彰化縣長安國小校長四年
彰化縣民靖國小校長四年
彰化縣圳寮國小校長四年
彰化縣頂庄國小校長三年

彰化縣第四期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儲訓及格
台灣省國民小學第七十期主任儲訓班儲訓及格
國立嘉義師範學院二十輔導學分班結業

校長辦學理念

壹.前言

        國民小學教育的特質是國家教育、民主及全民的教育、強迫及免費的教育、民族精神教育、國民生活教育、社會文化的中心、生動活潑的教育(張有森,1986)。而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更是一個國家為提升競爭力的希望所繫;因此,為了辦好國民小學教育工作,不僅是主管教育行政機關、學校及社區家長的一致願望與理想,更是提升國民素質的不二法門。

然而,提升教學品質,追求教育績效的精緻化、卓越化是教育界同仁共同持續努力的目標。而教育良好績效的表現有賴正確的政策與執行的落實(張鈿富,2004),且教育品質的提升亦有賴良好的教育管理來達成(吳清山,2004);因此,欲提升教學品質、發揮教育績效,需要政策面、執行面與學校層面的有效管理與落實,方能期以突顯或發揮教育的實質功能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,以基層實務面的觀點分析:校長是學校的重要領導人,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任務;他(她)是落實改革政策的的執行者,也是協調上級教育機關與學校基層行政人員和教師的重要關係人(張德銳,2003)。因此,面對教育政策的改革、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展;校長如何增進自我專業成長,扮演好角色責任與功能、有效領導同仁發揮學校的教育績效,以提升教學品質與教育效能;誠屬學校當務之急,亦是學校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。

貳、辦學理念與方針

        學校校長的辦學理念,因領導者的理念不同而有所殊異。以下茲將個人之辦學理念,分別條列闡述說明如下:

一、依據相關法令條文,貫徹新教育政策

任何行業或專業都有其應遵循的法令條文,而學校教育是一門服務性質的非營利事業機構,也是全民共同關心與期望的造人專業。因此,學校教育依據相關法律與教育法令條文辦學,期以貫徹教育政策、有效達成教育目標就更形重要了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依據教育政策及相關法令辦學,落實教育改革政策。

  (二)配合上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交辦事務,充實多元教育內涵。

  (三)積極推展校務,共創學校行政、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贏態勢。

  (四)依法行政,落實人事、經費、獎懲、考核、升遷、財物採購的公開原則。

  (五)落實教育改革知變、應變與求變的新策略,以迎合新教育政策發展(吳明清,2004)。

  (六)貫徹九年一貫課程新教育政策,培育學生帶著走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 總之,學校依據相關法令條文積極辦學,行政力求公開透明化,落實新課程教育政策有效策略,適足以消除親、師、生與社區不當的疑慮;更是提升辦學績效、貫徹新教育政策的捷徑。

 

  二、堅持正確教育理念,提升辦學績效

一個人的理念即是自我的靈魂、自我的中心思想;也是個人自我認定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。而身為學校的領導人,更應具有堅毅不拔的正確教育理念,才不至於身處困頓、挫折或窘境而見異思遷。因此,堅持正確教育理念不畏艱辛、困境而勇往直前,才能有效提升辦學績效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秉持「學生第一、教學為先」的理念積極辦學,以提升教育績效。

  (二)強化教育機會均等的作為,以充分照顧弱勢學生。

  (三)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,鼓勵學生優勢表現,以開展學生多元潛能。

  (四)堅持教育均衡發展,以建構學校多元文化教育。

  (五)落實友善校園理念,激勵學生快樂學習、成長(林清文,2006)。

  (六)延續傳統、營造優質學習環境,以落實五育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目標。

        總而言之,經由堅持「學生第一、教學為先」的理念、強化教育機會均等的作為、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、堅持教育均衡發展、落實友善校園理念與持續營造優質學習環境的正確教育理念,認真積極辦學,以逐步提升辦學績效。

 

  三、重視學生學習成就,培育學生帶著走的能力

        政府辦學的目的即在貫徹教育政策,有效達成教育目標;而學校的核心任務在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,而學校要達成此任務必須提供優質的課程與有效的教學(黃旭鈞,2004)。因此,學校為了有效達成教育目標,課程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利器,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保證。總之,國民小學教育重視學生的學習成就,安排與提供優質的課程、提高教學效能,培育學生帶著走的基本能力,才能有效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的目標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師生共同建構學校總體課程,落實正常化教學。

  (二)提升多元課程品質,有效推展九年一貫課程。

  (三)改進教學的型態,落實協同教學與統整學習活動。

  (四)強化英語與電腦資訊教學,培育學生搜尋資料、自我學習與研究能力。

  (五)善用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能力指標,養成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。

  (六)重視道德與生命教育,培育學生健全品格與熱愛生命的情懷。

  (七)鼓勵師生課程與教學研究,適時發表學習成果。

  (八)獎勵師生參加校內外比賽活動,以發展自我優勢條件。

        總之,重視學生學習成就,培育學生帶著走的能力;不僅能確保學生學習成果,也是學校辦學的品質保證,更是貫徹九年一貫課程新教育政策的準則。雖然九年一貫課程中已沒有「道德」一科,但教師在實質教學活動中,對道德的要求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(但昭偉,2004);而「生命教育」更是強化學生了解生命、尊重生命與熱愛生命的一環;因此,經由重視道德與生命教育,培育學生健全品格與熱愛生命的情懷,適足以顯化課程的完整性與實用性。

 

  四、強化行政團隊效能,充分支援教學活動

學校行政的目的在支援教學活動,是間接達成教育目標的手段;而師生間的教學活動,為直接達成教育目標的活動(謝文全,2000)。因此,學校強化行政團隊效能且依法行政,並充分支援教學活動是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不二法門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兼辦業務考量教師專長和興趣,力求勞逸均衡、適才適所。

  (二)學校行政校務推展賦權增能,以強化行政效率與效能。

  (三)落實行政支援與服務教學活動,戮力提升教學品質。

  (四)善用多元領導策略,以培育師生自主領導慣性。

  (五)建立行政工作輪調制度,落實經驗的傳承與延續。

  (六)做好延續管理制度,確保行政、教學知識的累積與傳承(吳清山、林天祐,2004)。

  (七)締結校際策略聯盟,建立合作互惠關係,有效提升行政動能與績效(劉世閔,2006)。

        總之,教學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利器,而行政工作卻是提升教學品質的後盾。因此,學校透過具體強化行政團隊的做法,提升行政運作的效率與效能,充分支援與服務教學活動;才是提升教學品質,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可行方案。

 

  五、落實師資專業成長,提升教學品質

        師資素質是基層教育水平良寙的源頭活水,且國民教育成敗關鍵來自於師資素質水平線的高低(謝金青,2006)。另依實務的觀點而言,教師是教育界的尖兵,而師資的良寙確實會影響教學的品質。因此,學校為適應並迎合新教育政策需求,積極強化教師的專業成長,以提升教學品質;誠屬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捷徑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善用區域策略聯盟,積極辦理教師進修研習活動。

  (二)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研習進修活動,以充實專業知能。

  (三)激勵教師自我專業進修,期以建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。

  (四)鼓勵教師參與課程與教學創作比賽與活動,以擴充專業視野。

  (五)定期展示教師研習進修或研究成果,獎勵教師專業成長。

  (六)建置學校知識地圖,分享成果,以充實教學素材內涵。

  (七)促進並激發教師領導角色任務,以發揮教師正面影響力(蔡進雄,2005)。

        總之,藉由善用區域策略聯盟辦理教師進修研習活動、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研習進修活動、激勵教師自我專業進修、鼓勵教師參與課程與教學創作比賽與活動、定期展示教師研習進修或研究成果、建置學校知識地圖與促進並激發教師領導角色任務的具體作為,正是強化教師專業成長,提升教師教學品質的可行方法。

 

  六、持續改善校園學習環境,增進學生學習樂趣

        學校學習環境包括有形的物理環境(硬體)及無形的心理環境(軟體);而國民小學歷經六年國教經費的投資,硬體工程大致完成,惟為求精緻美好、豐富教育意義尚待再努力;而期望建構出學校完善的軟體設施,更是校長一再持續努力經營的目標。因此,為有效增進學生的學習樂趣,持續改善校園有形與無形的學習環境誠屬校長經營學校的行動方案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漸進塑造公園化、藝術化與教學化校園景觀,發揮境教功能。

  (二)配合教育優先區方案,逐步改善校園學習環境。

  (三)營造優質的校園文化,讓學生喜歡上學、老師樂於教學。

  (四)強化班級經營,塑造溫馨祥和、敦品好學的班級文化。

  (五)持續充實視聽資訊設備,補充教材內涵,增進師生教學樂趣。

  (六)經營學校組織和諧氣氛,共同為學校願景而努力。

  (七)積極爭取社區有形與無形資源,以彌補學校之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 總之,學校是師生教與學的主要場所,也是社區活動、精神文化的堡壘。持續改善校園有形無形的學習環境,適足以增進學生學習樂趣、充實學生學習內涵與提升教師教學的意願,亦可薰陶學生良善品格;更是社區休憩活動的最佳場所。

 

  七、融入社區生活,發展學校特色

學校學生來自社區,社區家長是學校學生的監護人。而有意義的家長參與能提高學校效能、有利於學校教育創新、提升教師教學品質(丁一顧、張德銳,2005),所以學校為有效提升教學品質、達成教育目標,落實家長參與誠屬有其必要性。因此,學校和教師為提升教育績效與教學品質,走入社區、了解社區、融入社區,是尋求社區、家長支持學校教育活動的好方法。其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依據相關法令,落實家長參與校務活動,以建立教育夥伴關係。

  (二)主動參與社區活動,營造學校與社區生命共同體之氛圍。

  (三)積極開發與善用社區資源,以落實鄉土教育活動。

  (四)善用SWOT策略分析,研議學校發展特色之有利條件。

  (五)配合社區資源與學校優勢條件,逐步發展學校特色。

  (六)定期舉辦親職教育活動,適時行銷學校特色,以利提升良好形象。

總之,經由落實家長依法參與校務活動、主動參與社區活動、積極開發與善用社區資源、善用SWOT策略分析、配合社區資源和學校優勢條件,逐步發展學校特色與定期舉辦親職教育活動的具體做法;正是促進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,達成學校社區化、社區學校化的社區整體營造功能,亦是逐步建構學校特色永續發展的保證。

 

  八、做好學校公共關係,提升學校良好形象

        隨著時代的變遷,民眾意識的高漲、家長關心和參與校務意願的提高及擁有明確的法源基礎,以及社區資源的日益豐富;在在都促使學校必須拆除高牆與心牆以為因應。然而,教育行銷以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,終極目標在於提升學校學校整體的教育品質(邱彦瑄,2005)。因此,建立起學校與社區良好的公共關係,期為學校爭取支持、化解障礙,以落實校務推展與發展學校特色,都是校長必須重視的實務課題(吳家瑩、鄭文嵐,2005)。有關做好學校公共關係,期以提升學校良好形象之具體落實做法如下:

  (一)認真積極辦學,以提高學生學習成就及教師工作滿意度。

  (二)鼓勵師生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活動,打響學校知名度。

  (三)積極參與社區活動,凝聚學校與家長、社區的良好情誼。

  (四)鼓勵師生主動參加校外公益活動,建立學校優良口碑。

  (五)適時做好學校事件行銷,行銷教育理念,以提升學校聲譽。

  (六)善用公共行銷策略,型塑學校良好形象。

        總之,學校公共關係對內可以透過彼此訊息的雙向溝通交流,促進相互了解、支持及合作,鼓舞士氣,協助管理階層決策,提高辦學績效,有效達成教育目標。對外澄清誤會化解危機,宣揚學校辦學績效,增進學校和公眾間相互信賴的合作關係;以爭取資源、提升學校績效、建立學校良好的形象(蔡東利,2004)。因此,做好學校公共關係,以提升學校良好形象,正是不可或缺且應有的辦學理念與作為。

 

參、自我期許

        從「有怎樣的校長,就有怎樣的學校!」諺語得知,學校校長扮演的角色足以影響學校的形象至深且鉅。因此,為了有效發揮校長的角色功能,也為了不斷更新自我觀念與開拓視野,以達與時俱進、同步成長的理想;亦為了領導學校親、師、生共同建構新世紀、新學校的新希望,必須時時自我淬礪與自我期許。以下茲依對自我的期許與對學校的期許分別臚列於後,供先進們參考。

  一、對自我的期許:

    (一)終身學習,終身運動,終身反省。

    (二)修身養性,寧靜淡泊,知足常樂。

    (三)尊重他人,關懷社會,熱愛國家。

    (四)樂觀進取,自愛愛人,感恩惜福。

    (五)堅持教育理念,積極達成教育理想目標。

  二、對學校的期許:

    (一)配合教育政策,親、師、生共塑教育願景。

    (二)學生第一,教學為先,充分開展學生多元潛能。

    (三)推行校園倫理,進退得宜,營造溫馨的學習園地。

    (四)加強學生生活常規教育,培育守秩序、有禮貌的好學生。

    (五)有效提升校園文化,恢弘環境、制度與心理層級績效。

    (六)倡導師生讀書風氣,建構溫文儒雅的書香校園。

    (七)有效結合學校正式與非正式組織,共創多贏局勢。

    (八)落實社區服務,建立師生正確的服務人生觀。

        總之,期望藉著自我期許,時時惕礪自己扮演好校長的角色,培育出精緻優質的學生子弟兵,以建構與提升學校優良的形象;如此才是自我所願,亦是莘莘學子之福祉。

 

肆、結語

        總之,回顧國民小學教育是國家教育、民主及全民的教育、強迫及免費的教育、民族精神教育、國民生活教育、社會文化的中心、生動活潑的教育之特質;以及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更是一個國家提升競爭力的希望所繫之內涵;個人總相信「從事國民小學教育工作是積陰德的專業,需要大家一起來播種與耕耘;今日的揮汗努力,必可換得將來點滴的慰藉!」。願秉持「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而教育是開展與發揮孩子潛能的希望。」及「學生第一、教師至上、行政服務為先。」的教育理念,有效凝聚和結合親師生的教育共識與力量,構築美好的教育願景,共同為學生的教育與學習而努力。更願盡所能的貢獻畢生心力於學校教育工作上,以善盡綿薄力量、造福莘莘學子。

參考文獻

丁一顧、張德銳(2005)。中小學家長參與及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。教育研究月刊,135,p81-91。

但昭偉(2004)。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。教育資料與研究,61,p2-6。

吳明清(2004)。兼具理想與行動的教育人。教育研究月刊,123,p114-122。

吳家瑩、鄭文嵐(2005)。再省思校長角色之定位與學養基礎。教育研究月刊,129,p48-60。

吳清山(2004)。教育品質與管理。教育研究月刊,123,p4。

吳清山、林天祐(2004)。延續管理。教育研究月刊,119,p151。

林清文(2006)。友善校園。教育研究月刊,142,p140-141。

邱彦瑄(2005)。學校經營應用教育行銷理論之探討。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,16,4,p65-81。

張有森(1986)。國民小學教師手冊,台灣省政府教育廳,p15-20。

張鈿富(2004)。教育的績效責任與執行。教育研究月刊,124,p1。

張德銳(2003)。教育行政領導與培育—校長專業成長之探討。教育研究月刊,111,p5-10。

黃旭鈞(2004)。課程品質管理的理念與策略。教育研究月刊,123,p81-96。

劉世閔(2006)。校際策略聯盟。教育研究月刊,143,p116-118。

蔡東利 (2004)。國民小學落實學校公共關係可行策略。研習資訊,21,2,p73-81。

蔡進雄(2005)。中小學教師領導理論之探討。教育研究月刊,139,p92-101。

謝文全(2000)。學校行政。台北市:五南。

謝金青(2006)。從國家發展觀點—論師資培育信念之凝聚。教育研究月刊,142,p100-105。

 

歷任校長

第15任校長 林見禎校長
第14任校長 謝木麟校長
第13任校長 陳獻旗校長
第12任校長 楊恩慈校長
第11任校長 謝木麟校長
第10任校長 謝木麟校長
第 9 任校長 陳淑玲校長
第 8 任校長 謝登校長
第 7 任校長 謝海土校長
第 6 任校長 謝登校長
第 5 任校長 謝有龍校長
第 4 任校長 朱呸烈校長
第 3 任校長 陳啟三校長
第 2 任校長 洪萬校長